初一年级开展“馆校合作课程”

更新日期: 2018年12月26日 下午4:08      阅读  2210  次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有效衔接,是中小学教育发展和博物馆发展的新亮点和新领域。自2018年10月,王俊成校长与首都博物馆正式签订馆校合作战略发展协议以来,初一年级的“馆校合作课程”便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初一年级“馆校合作课程”的设计主题是“读城”之“魅力中轴”。在解读这座城市的历史中,贯通各个学科的思想与活动。在首博“读城”项目组的带领下,初一年级师生前往正阳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正阳门,同学们听了《天命玄鸟——北京雨燕》的讲座,观看《巍巍正阳——正阳门历史文化展》,认识了正阳门的历史文化。在规划馆,同学们观看了《不朽之城》和《古都巨变》的影片,近距离接触了“北京城市规划大沙盘”,学习了北京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古建馆,学生们参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展”,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北京先农坛的历史和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在参观之前,我校老师与项目组共同编制了学习任务单,使同学们在热情互动的学习氛围中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这次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北京这座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的的探索和热爱。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青少年应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实地观摩和体验各类场馆资源,首博还请来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朱祖希教授来到北京八中,向同学们介绍北京中轴线。课堂上朱教授身着中山装,用合页图片作为教具,从“轴”开始展开课程内容。通过有趣的讲解,更立体、形象地展现中轴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老师从故宫的命名、故宫与北京的关系、故宫的建筑特色解读故宫里的传统文化,带领同学们认识不一样的故宫。

       此外,在初中语文组的协调下,利用初一年级“城宫计划”的学习时间,北京八中与首都博物馆共同设计了十门跨学科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小杵•臼 大动•静”“博物馆里品京剧”“策展的艺术”“古建灵魂——榫卯”“古今竞技体育”“博‘悟’英语”“文物保护传统工艺实践”“中轴线攻略”“视域创意”“好声音”。这十门课的上课地点就设在首都博物馆。同学们走近博物馆,亲身体验博物文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博的项目组的老师们走进学校加强与各学科老师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完善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实现资源的深度融合。学生走进博物馆,在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博物馆的软件建设、生成鲜活的文化创意。课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题、自己找资料、自己实践研究、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把成果展现给大家,老师给予的是方法和过程的必要支撑。学期终,参与课程的学生将以戏剧表演、诗词大会、微信推送等多样化的成果汇报形式在首博完成他们的最后一课。

       面对未来的馆校合作,北京八中和首博将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方式,站在课程实施的角度,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即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把静态的社会资源转化为鲜活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开发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报道:刘艳

  • “读城”好声音班
    “读城”好声音班
  • 参观古建馆
    参观古建馆
  • 参观正阳门
    参观正阳门
  • “读城”中轴线攻略班
    “读城”中轴线攻略班
  • 学生向朱祖希教授提问中轴线相关知识
    学生向朱祖希教授提问中轴线相关知识
  • “读城”之博“悟”英语班
    “读城”之博“悟”英语班
  • 读城”之文物保护传统工艺实践班 1
    读城”之文物保护传统工艺实践班 1
  • 读城”之文物保护传统工艺实践班 2
    读城”之文物保护传统工艺实践班 2
  • “读城”之古建灵魂榫卯班1
    “读城”之古建灵魂榫卯班1
  • “读城”之古建灵魂榫卯班2
    “读城”之古建灵魂榫卯班2
  • 任万平老师讲解故宫文化
    任万平老师讲解故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