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文科班社会课堂之外交部旁听记者会

更新日期: 2015年12月29日 下午1:41      阅读  32119  次

        2015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四十分左右,17届高二文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抵达了外交部西门。走进外交部的蓝厅,看到电视中常出现的蓝色背景与两旁立着的国旗,来自各国的记者忙碌的进出,摄影师开始架起机器,外交部每日例行记者会即将开始。今天,他们将在现场旁听一场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

        记者会在三点左右开始,今天的发言人是洪磊副司长。他首先发布了一则有关务委员王勇将于12月16日至20日赴泰国出席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启动仪式的消息,随后马上开始进入记者问答环节。

        来自国外媒体的记者主要围绕着南海问题以及美对台军售等问题展开提问,而发言人都一一以坚定、自信和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迅速的回应。短短的十几分钟,同学们感受到了现场庄重严肃的氛围、发言人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回应,很多同学会后表示,这与自己在新闻中看到的和想象中的实在大不一样。

        “本以为会是一派和谐的记者会,可记者们一上来所提的问题便令现场的气氛紧张了起来。”(17届10班 屠佳宜)

        “我们的外交,言辞并不犀利,立场十分坚定,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智慧。我想,在今后听到‘我方表示强烈谴责’、‘我方坚持……的立场’时,我也不会再一笑而过之了。”(17届1班 窦一炜)

        “可我今天才发现,在各方的刁难声中,这几句看似一成不变的回复中,有多少智慧,有多少圆融,有多少严谨,又有多少无奈啊!外交官是不能随便地根据民意去说话的,每每句都可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17届1班 赵皓玥)

        会后,同学们与洪磊副司长合影留念,并获得了与洪磊副司长座谈交流的宝贵机会。在发布厅旁边的一间会议室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洪副司长开始为大家介绍了一下我国的外交部新闻发布制度的发展,简单介绍了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立场。同学们听后表示,进一步懂得了发言人在发布会上态度坚定、强硬的深层次的原因,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大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之后,需要在很多问题上有自己的声音和立场。余瑞麒和丁思丹两位同学还主动向发言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了解答。

        发布会后的这次交流,又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外交工作人员(发言人)的不易:只有极好的素养、高超的口才和极度清醒的头脑,方能使一切诡谲不利的因素都得以游刃有余地处理。

        此外,这次活动,也让同学们对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过去封闭闭塞,到逐步有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发言人‘坐答’到‘站答’,从次数多少的变化,从提问次数和发布时间的限制到全面公开化,中国走向更加开放透明。这不仅是对各国记者、媒体间交流的便利,更极大激发了人民对国家公开透明的信任。”(17届10班 王琦琛)
 

(本文由徐广业老师整理供稿)

 

同学们的感悟:

一、 “本以为是……”

之一:

我本以为,不怀好意的刁钻问题并不是常有的;我本以为,记者提问大多是无关痛痒的。但是,在今天,几乎没有任何特殊事件和国际形势变化的一天,外国记者们的提问依然让人冒着冷汗。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关于南海,不依不饶。还有美方对台军售,还有我没有听清的“推搡事件”…无不关乎主权,无不关乎舆论,无不关乎国际形象。想想也是,这样的记者会不是走形式,记者们都在等待着回应中的敏感词汇或者漏洞,准备着第二天的头版头条。

听过记者会,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外交部发言人是一个考验身体的工作,无论外国记者提出多么包藏祸心的问题,无论有多想直接痛斥某些国家政府的行为,都必须震惊的迅速组织外交辞令予以完满的,严谨的,某些方面看来有些圆滑的回答,把个人的情感压在心底。而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听一个同学说,网友调侃,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外交的五大流氓国,想想是有道理的,这世界上许多国际问题根本就不是法律所能完全规定,比如南海的人工岛礁。我由此联系到上次国防专家的课,说边境线是上一次战争的结果。说来残酷,但却无比真实,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说什么,我们拥有的权利到底有多大,我们到底能怎样让人尊重我声称的权利,这些不是外交官说出来的,是我们的国力决定的。在中华民族遭受劫难的时候,没有任何或大或小的国际法吗?并不是。在叙利亚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国军事力量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所谓国际法的吗?也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各国关系,说到底,是要用实力说话。我曾经无数次对中国的外交感到失望,听够了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我相信许多人都希望,在日本美国一再挑衅的时候直接打过去,原子弹扔过去,可我今天才发现,在各方的刁难声中,这几句看似一成不变的回复中,有多少智慧,有多少圆融,有多少严谨,又有多少无奈啊!外交官是不能随便地根据民意去说话的,每每句都可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为什么总觉得美国的发言强硬,强硬到我们觉得他几乎不要脸,为什么俄罗斯的声音那样坚定,让我们大呼过瘾?那不只是外交风格的问题,更不是我发言人本身的问题,那是他所代表的那个国家的问题。

我相信有一天,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不会一再只是抗议,我相信有一天,中国南海的权利(不一定是普遍认同的主权)没有任何国家敢去挑战,而这一切,都在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的肩上。

外交部发言人,随机应变,刀枪不入。其实我是更想看到华春莹的女性风采的,他们站在闪光灯下,代表十三亿人发出中国的声音,压力巨大,也令人敬佩。如果我有一天可以加入这支队伍,我多希望我可以说得更加强硬,说的更加有底,因为我的祖国足够强大。(17届1班 赵皓玥)
 

之二:
 

提到“外交”这个词,总会让我联想到谈判桌上各国代表谈笑风生,不动声色的开始唇枪战,或是电影中总会被间谍监视的外交大使。只要是和外交这个词有关的事好像都被染上了一抹神秘色彩,而今天的参观则为我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没有什么能比直接旁听一场例行记者会更让你更加了解外交这个词的了,坐在旷阔的会场中,看着众多记者或是端着相机不断的拍摄,或是十指飞速的在键盘上敲打着字,还有洪磊副司长淡定自如的回答外国记者刁钻问题的身影,都让我切实的感受到了一场真正的记者会的氛围,更让我为我的祖国强盛感到无比的骄傲。

这次的记者会,让我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力逐日提高,关于中国领土权的问题 ,我想洪磊副司长已经在会上说明,领土的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国在领土主权方面是坚决维护的,正因我国的影响地位正在逐步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也在日益的增强。

在会后我们与洪司的交流个让我影响深刻,在记者会的台子上的话语是那么坚定有力,代表着我们中国对他国问题的态度,而私底下却也是个温柔细语的一位副司长,回答着我们的问题,这让我也感慨万分。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当把握好如今的大时代与社会环境,积极地走出去,和世界青年交朋友,积极地用年轻人的眼光去观察和探索世界,用心去交流。(17届10班 关如意)

二、 “或许有个外交梦”

之一:

儿时的我心底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成为外交部的一员。记得当时最流行的职业之一就是同声传译,感觉这些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把那么冗长的文字翻译的信达雅,很了不起。伴随着这样一个愿望,我曾以为这样的职业会很出众而且也很有意思。当时的我对这个职业、对外交部的了解仅限于此。

今天的参观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到外交部内部并旁听一次国际化的新闻发布会,也是第一次踏进这个我无数次观望又止步的大楼。建筑的外表很气派,很华丽。

其实在我看来,外交部就好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聚光灯”下的生活一样,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代表国家而发言而交流而沟通,肩上的责任是很重的,压力是很大的,生活是忙碌的,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

在与我国现任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洪磊司长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接触中,我愈发认同我的观点。

在人人都艳羡他拥有令人尊敬的地位;拥有敏捷的反应能力;拥有超凡的语言功底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四十多岁却头发些许斑白;是在与各方记者问答过程中的备感压力;是为了这个岗位所付出的努力;是竞争;是如果说错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会对国家带来很严重的影响;也是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

或许正如每一份工作那样,都需要付出,需要努力,需要学习,需要等待。只是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更需要付出努力,需要顶住压力,发出中国的声音,表明中国的立场。作为发言人也同样代表着中国的形象。(17届10班 田雨涵)

之二:

很多次路过外交部,却第一次走入其中。

很多次在媒体上看过例行记者会,却第一次亲眼目睹发言人的风采。

跟随文科班一起,已经走过太多的第一次。

以前对记者会以及外交部发言人的印象大都是那句“中方强烈谴责……”但今天在旁听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洪磊那两句“我已经回答过你的问题了”和“那是你认为我没有回答”。这两句话虽简单,却讲的义正言辞、掷地有声。一个大国的威严,便也在这细微处展现出来。或许新闻媒体上不会讲这些播报出来(事实上回家搜到了有关今天例行记者会的新闻,完全没有提到最后记者的问题),但我却在这次经历之后对外交部的看法有了改变,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家口中所调侃的种种,更是对中国国民的保护,对大国尊严的捍卫。

一直对外交部发言人有着敬畏感,且不论立场原因,作为国家的发言人他能说些什么,不能说什么,单是他个人的素养就值得钦佩,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以及端庄得体的形体表达,大概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看了材料上外交部发言人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尤其是华春莹),当真应了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许我们现在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经验,是磨砺,是积累,是完成最好的自己的一小步。(17届10班 王润萌)

三、 “体味大国风度”

之一:

发言台上的洪副司长不苟言笑,庄重严肃,言简意赅,语气坚定,铿锵有力,斩钉截铁,字正腔圆,侃侃而谈,给人以不怒自威之感。

而台下的他,又是谈笑自如,和颜悦色,以至于我不禁感叹好一个平易近人、低调谦虚的副司长!

台上与台下,判若两人。

由此看来,台下的洪副司长才是生活中的他,而在记者会过程中他所展现出的气度,则是另有一番意味。

正如他在会后所言,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快速提升,中国对于涉华事件态度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展。作为外交部的代表人、中国对外窗口之重要部分的新闻发言人,自然也是备受关注、影响颇大的。况且,出口之言句句主语必为“中方”的他们,肩上之责任固然重大而不可推卸。因此,他们的态度,便是中国的态度,他们的风度,便是中国的风度。

保持一个坚定、公正的态度自然是不容分说,而风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国应有大国的姿态,风度便由此而来。对于外交事务,守中庸之道或许是准则之一。就像在我们刚学过的文言文《崤之战》中,郑国商人弦高,在路遇欲攻郑的秦军后,用不软不硬的一句“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间接打消了其原计划。将其复诸现世,便是将对外态度摆正,既不求容取媚,也不过度强势,只需保持公正,保持客观,排除各方干扰与阻力,维护本国之利益。

人有气度不凡,风度翩翩,若将国拟人化,那么大国也必是谦谦君子,落落大方。

(另续)以“大国的风度”为题,也许对于我来说范围还有些大,文章也许不够深入,观点也或有不甚准确之处。但它是我在今天整个活动后受到最初的触动和启蒙后的产物,是充满着热血与激情的,并且我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加,它会生根发芽,甚至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延展开来,对于此次活动,我也是十分珍重与感激的(对历次活动也均是如此)。所以,对于您、相关负责老师,还有为此费心的家长们,我想道一声“辛苦了”!感谢您们的付出与用心。

作文之余,意犹未尽,继作此篇。(17届10班 陈美如)

之二:

旁听完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对待我国南海问题上,我国强硬、不可动摇的态度。面对记者的再三提问,洪磊副司长都坚定地重申南海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个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我国日益完善的透明化制度。从过去封闭闭塞,到逐步有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发言人“坐答”到“站答”,从次数多少的变化,从提问次数和发布时间的限制到全面公开化,中国走向更加开放透明。这不仅是对各国记者、媒体间交流的便利,更极大激发了人民对国家公开透明的信任。到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和美国唯二始终坚持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国家,我国的信息公开化有目共睹。

当然,该制度目前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以有新闻发言人制度为由,推诿、拒绝记者采访。记者们反映,有了新闻发言人之后,对一些部门的采访比过去更不方便,都推托让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另外,新闻发言人制度与群众的结合不够密切,很多人对此不闻不问,甚至从未有所耳闻。这些问题都尚待解决,希望这项制度能早日完善,使我国的制度透明化更上一层楼。(17届10班 王琦琛)

四 “位卑未敢忘忧国”

之一:

其实说到外交部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看电视、看新闻的时候,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的镜头,多多少少都会在屏幕上闪现。外交部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外交部蓝厅更是我无数次在电视中遥望,根本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实地参观旁听记者会的机会。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我心中偶像一般的职业。在全世界的面前,作为整个中国的代表出现在讲台上,这将是一个多么光荣,同时多么严肃庄重的任务。所以我之前就一直很敬佩洪磊、华春莹等发言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而说到今天有幸旁听的例行记者会,我觉得,感触蛮多的。

首先是彻底改变了我对记者会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外交部的记者会都是非常“和谐”的,就是记者们都会很知趣地提问一些中国擅长的、乐于见到的问题,比如贸易啊,合作啊,我曾经以为记者会是一个和外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但是今天,路透社、法新社,各大媒体一上来就缠着问关于南海台湾的,而且是一些挺尖锐的问题。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让我认识到了国际关系真的是残酷的竞争,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每天说说空话套话,就能加强联系发展关系什么的。在这20分钟里我收获的比军训的国家安全知识课,或者上个月的“国防安全知识讲座”两个小时的收获更多。外国的记者,就这样在中国的记者会上毫无遮拦毫无掩饰地向中国的南海啊台湾啊弱点难点开火。什么提问关于澳大利亚飞机进入南海中方的看法啊,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准备怎么应对啊,我不知道洪磊大大在台上是怎么想的,我在旁观席坐着听着,感觉是又可笑又可气,可笑的是这样的问题还用得着问吗,谁都知道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是有目共睹的。可气的是我越听,越觉得这是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在台下,一本正经的样子,在会场上各种故意提及南海等敏感话题。不过实际上中国对南海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的确有限,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外国记者们才趁这个机会,真的是毫不掩饰地刁难。

最后,这一次经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简单地认识了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和外交部记者会。我想这个哪怕只是入门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我和同学们的,更加浓厚的兴趣,未来也会有意无意关心外交部的动向,这个无疑使最重要的收获。

之二:

中国崛起的途路,步履维艰。一着错,满盘输。

让我们随便放眼世界:美国屡犯南海边界,国际法庭仲裁我南海主权;美国重返亚太,用第一岛链对中国实行战略封锁;台独、藏独、港独、疆独势力络绎不绝;菲律宾反华抗议此起彼伏;日本首相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国土安全”,如此简单的四个字已看似遥不可及,那个虎视眈眈的超级大国,那些愤愤不平的周边小国,没有一个不在等待再次敲响中国丧钟的一天,我们有过“弱国无外交”的岁月,它并没有远去。中东兴亡,所宜深甚。

我深深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土安全,再也不能是“肉食者谋”,国家虽大,也需要“地命宫心”。(17届10班 金元媛)
 

  • 丁思丹同学提问
    丁思丹同学提问
  • 与发言人合影留念
    与发言人合影留念
  • 余瑞麒同学提问
    余瑞麒同学提问
  • 洪磊副司长向同学们介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1
    洪磊副司长向同学们介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1
  • 洪磊副司长向同学们介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2
    洪磊副司长向同学们介绍外交部例行记者会2
  • 等候记者会开始1
    等候记者会开始1
  • 等候记者会开始2
    等候记者会开始2
  • 等候记者会开始3
    等候记者会开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