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古 浩气长存 喋血抗战 刻骨英魂——初一年级师生参观抗日战争博物馆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22日 上午8:58      阅读  3278  次

       白云悠悠,收藏的是历史的足迹;蓝天高邈,不忘的是那段永远的国殇,永恒的坚强。2019年3月7日上午,北京八中初一年级的全体师生来到了位于卢沟桥畔的宛平城——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四个一”的活动。这里就像是一部抗战历史的史诗,书写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怀。

       来到宛平城,站在纪念馆的正面,让人感觉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势,不由得使人产生无比的敬畏之感。

        移步展厅,席地而坐,听着讲解员的声音,那一个个抗战事迹指引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了。而从这一天开始,抗日战争打响了。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淞泸会战、“百团大战”,优秀的中华儿女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

       参观活动后,我们还齐声高唱了国歌,学唱了《长城谣》。当我们演唱的时候,一种爱国情感油然而生。那些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斗争画面仿佛一一在我的眼前浮现。当我们高举右手向国旗敬礼时,那一刻是致以崇高的敬意,更是做出庄严的承诺。我们将永记那些不朽的英雄之躯,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造了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 看今朝,牢记历史;承精神,开创未来。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这次参观活动,点燃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引发同学们对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思考。同学们在任务单上认真记录了一个个英烈的故事,在政治老师的引导下“学英烈事迹 诵抗战家书 做红色传人”。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永远。信念的种子在我们每一个八中人身上生根发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回顾战争并非要记住仇恨,而是要更好地向前看。公元前6世纪,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一座科研基地——亚历山大博物馆,柏拉图提出了“共和国”,孔子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修身治国的思想。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决定放弃战争,用佛教征服人心。从那时到现在,人们一直在探索,试图改变或重建信仰、法律和人类管理方法,以求完美的秩序。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   

       直到今天,超级大国还企图凭借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造单极世界。究竟是什么在作祟?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智慧,描绘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一理念超越了狭隘的一国利益,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报道:初一年级邵玉琼)

  •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 10
    10
  • 11
    11
  • 12
    12
  • 13
    13
  •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