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部张凤兰老师在2016届初一新生家长会上的讲话

更新日期: 2013年9月1日 下午1:30      阅读  8679  次

各位家长:

上午好!大家早上参加了第一次铃声仪式,孩子们的中学时代今天正式开始了。我们之间三年的合作也从今天开始了。学校习惯用毕业年份来确定学生的届别,这届学生将于2016年毕业,所以被称为2016届。

我想每一位经过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到八中来就读的家长一定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当然这也是学校老师们的愿望和期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几十年教育实践中对大量成功或者失败案例的总结和分析,我认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是否一致,是否做到了相互支持与密切配合是决定孩子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天的家长会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

今年入学的学生总人数为346人,上一届是384人。两届相比,减少了38人,这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达到的成果,总人数的减少意味着各班人数都会有所减少,这对老师能更多的给予孩子关心和指导是有利的。一定的班额和一定的质量之间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因为班级人数过多,老师的精力往往顾不过来,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所以今年学校在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成功的控制了年级的总人数,为这个年级三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上经常有史上最××的说法。我借用这个提法,2016届是八中初中部历史上入学门槛最高,或者说是入学标准最严格的一届。因此我也希望三年后这一届能成为八中初中部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毕业生。

这一届学生按照入学渠道不同划分为八个类别,有寄宿生、推优一类、推优二类、共建生、文艺生、体育生、择校生、派位生。

710,新生报到进行了分班考试,我把分班考试成绩按照入学类别作了统计,请大家看下面的统计表。(略)

我们从这两张统计表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类别进入八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排在第一位的寄宿生和排在最后一位的派位生平均分相差了83.5分,即使是相同类别的学生差异也很大,以择校生为例,最高与最低相差了133分。差距较小是寄宿生、推优1类和共建生。

在与上一届入学成绩做比较时我发现,这一届共建生的总成绩超过了推优一类学生,位居第二,这说明共建生的生源质量更好了。同时我还看到这一届的文艺和体育特长生的总平均成绩也比上届有所提高。文艺生比上届平均分高了10分,体育生比上届高了19分,这说明今年文体特长生的生源质量也比往年好,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孩子们保持这个优势。

入学测试是学生进入中学的起点,了解起点的差异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能让我们更客观、更清醒的了解孩子的学习基础,也有助于我们更理性、更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孩子应对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活。

二、深刻认识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但是形成差异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我们需要做认真的分析,因为只有弄清楚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改进教育,采取更有效措施,最后才能缩小差距,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提升。

根据我多年来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形成学习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无课外学习的经历

98年取消了小升初的统一考试以后,小升初一直处于一种无序和混乱的状态,让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这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了这样的认识:仅凭小学所学的知识很难入选优质中学,于是给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孩子在课外学习了大量高于小学阶段的知识,这是一种提前学的超前教育。

也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除了正常的小学课程,孩子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

这种由于是否具有课外学习经历所造成的学习上的差异,我们不必太在意。根据对往届生的分析,只要孩子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好,课内学习的基础比较扎实,这种差距很快就会缩小。也就是说,仅仅由于是否提前学所造成的学习差异不会对孩子的中学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我举一个实例:11年从初中部毕业的一个女孩,入学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在全年级后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个孩子就是那种小学阶段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的学生,但是她有志气,学习习惯好,也比较聪明,初一第一学期结束,她的考试成绩已经稳定的位居年级前30名,后来她被调到了一班,她在整个初中阶段都保持了在年级的领先地位,中考考出了556分的好成绩,进入了八中高中科技实验班。

2、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现在的学生智力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孩子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大,造成学习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动力、态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家长,由这种差异造成的学习差距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艰苦的过程才能赶上来。

去年入学的学生在分班考试当天,每个人都写了一篇小作文,题目是:“小升初感想。”全年级384名同学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我从这些文章中看到了学生思想认识和情感情绪上的差异。

我在这给大家读几段学生写的小升初感想:

一班的一位同学说:“这次小升初让我明白了: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如果不及时查缺补漏,就不会学好知识;如果不经历失败,就不能吸取教训,不会知道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走向成功。

在小升初之后,我们真正长大了,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二班的一位同学说:“从五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为我联系学校,像西外、八中、首师大附中等等,往往都是晚上九点多我已准备睡觉时,还能看到爸爸在为我制作简历,查找各个中学的资料,妈妈也时常请假到各个中学去咨询,从没喊过累。我真的很心疼他们。于是我下定决心,不能让父母失望,要上个好中学。

通过不懈努力,我离进入我的理想中学—北京八中越来越近了。在此之前,我也在学业上遇到不少挫折,摔了不少跟头,但我从没气馁,继续努力,继续坚持,终于成功了。

今日是昔日的果,是他日的因。“这个孩子的善良和懂事让我感动。

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学生在文章中只有抱怨和埋怨。小升初很苦、很累、是折磨、是地狱。小升初的问题的确很多,但是在目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是积极面对还消极应对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在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也简要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后,第三个问题想着重讲讲未来三年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三、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成功,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怎么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下面我想对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育人理念

在现行的升学和就业制度下,一些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八中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做“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这个目标是八中已故的老校长陶祖伟校长在80年代初提出的。他曾经说,我们的对手不是兄弟学校,而是日本人、美国人。他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个高度来考虑问题的。所以这个目标在今天依然不过时,依然有生命力。

在今年入学教育的总结会上,我告诉学生“选择八中,就是选择了高标准”这个高标准的内涵是什么?就是要品学兼优。因为今天的品学兼优是明天德才兼备的基础。

只有做到了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才能在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处于优势地位,受到广泛的欢迎,取得事业的成功。

八中许多优秀学生成功的经验都证明了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必然会好。初中三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也是变化最快阶段,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至少要考虑到并且着重培养孩子四个方面的竞争力。

一是中、高考的竞争力。我们要在尊重规律,全面育人的基础上,提高 学生的中、高考竞争力,要尽可能让学生升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这是校长和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是上高中、上大学的竞争力。我们经常看到同样分数的学生上了高中、大学,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却千差万别。有些学生缺乏发展的后劲。

三是找工作的竞争力。去年年底学校招聘新教师,我看到同样是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学生的素质差别很大,有的学生缺乏做教师的基本能力,这种差别是在一系列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四是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竞争力。我们在工作单位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年入职的毕业生几年以后,其表现、发展和贡献往往极不相同,我们必须关注决定一个中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这些竞争力的培育奠定基础,这是初中三年始终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应对中考。

我在今年719号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评论“赢得高考的衡水中学能否赢得人生?文章说:在河北,衡水中学没有对手。2012年,北大、清华在衡水中学共录取96名考生,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6%2013年衡中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状元以及文科前10名,6人进入 省理科前10名。

毫无疑问,这样的光荣令人惊讶,衡水中学 被称为“大学生加工厂”。除了钦佩,也有对在校学生的同情:学生们生活在三点一线式的环境之中,除了宿舍、餐厅和教室。他们的青春年华与年少轻狂,都消耗在了整理内务和永远做不完的作业之中了。

看了这篇文章,我也有很多感触,在北京也有所谓的以“魔鬼训练”著称的学校。

我想任何一所学校都会关注升学率,都要提升教学质量,但是靠什么来提高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各不相同,这些年,八中初中部始终坚持要依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的德才水平以及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不是靠加班加点,加重师生的负担来提高升学率和教学质量。这样做才是对学生一生负责。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曾经对学生们提出过“一个要求和三点建议”。

一个要求是:八中的学生要把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做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为学习是学生的本职。

三点建议是:第一要努力做到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是责任和义务,喜欢做的事是兴趣和爱好。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八中的学生努力学习是自己首先应该做好的事,是份内的事,是学生的职责,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今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表现为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不高。

今年入学教育结束的时候,我把享受了推优资格而没有考进实验班的六位同学留下来进行了一次集体谈话。

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阳光。他们这次分班考试失利的原因很多。而且一次没考好也说明不了什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召集他们谈话,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极好的教育机会。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能被录取是很难得的机会,因为优秀的学生很多而录取的名额很少。这是学校的一种信任,既然享受了难得的机会又被学校充分信任,这就意味着自己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

其实不仅仅是推优录取的学生,我们应该让每一个进入八中读书的孩子都懂得,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今天,在很多优秀的同龄人不能进入理想学校的今天,你获得了这个机会,就意味着你有一份责任,你理应更加努力和珍惜,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想帮助孩子把努力学习这件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至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1953年,耶鲁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书面计划时,结果只有3%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20年后,耶鲁大学的有关人员又对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书面目标计划的那3%的学生,他们在个人发展和家庭财务状况方面远优于其他97%的学生。

方向和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或者说他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有重要作用的,目标也有长远和阶段性之分,远大的目标是靠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的。

前年六月份在二模以后,我们请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来给初中学生做报告,题目是“统计与数学”,会后有一个初三的男生一直追着老师问问题,关于人民币升值,关于热钱流入等等。后来他的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孩子给自己定的方向就是学经济,正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离中考这么近的时间他还在关注着经济问题。这个孩子中考成绩优异,选择了另一所学校的高中。

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同学来说,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科学定位,要把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比如优秀生要追求卓越,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力争优秀,借读生要争取早日转为正式生等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持久的动力。

第二,要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

现在学生中有种不太好的倾向,一说谁勤奋、刻苦,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一些学生故意在学校里表现出很爱玩儿,回家再偷偷用功,他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很潇洒,不费力气成绩又好,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2011年北大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专攻北大》课题组对500多名北大本科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什么样的学生能上北大,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自己的用功、勤奋排在第一位,有明确的人生理想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排在第二位”。

现在有一些家长特别看重分班,不管孩子 是什么样的基础都想去实验班。其实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利。有一年分班考试以后,按成绩可以补进实验班的学生有十几个人。学校分别征求这些家长的意见。结果有一位部队的领导干部晚上给我打电话,说:张校长我们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她可能是这次考试题型对路,就碰上了。她没有那么优秀。我们能上一个好点的普通班就行了。这是我这些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个拒绝上实验班选择普通班的家长。我为他的平和与理智所感动。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一位毕业生的家长对我说,他很后悔让孩子补进实验班。他说孩子在实验班一直信心不足,中考的成绩也很不理想,如果就在普通班,可能结果会比现在好。

今年分班的结果一出来,各种心态的同学都有,有高兴的、有伤心的;有骄傲的也有沮丧的。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分班?我给学生讲了三点看法:

一是分班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

是否能进实验班,完全是靠同学自己的实力,没有照顾的因素,今年八中有五位教师子女上初中,只有一位教师的孩子考进了四班。

二是分班的结果是努力付出以后的回报。

三是分班的结果只说明过去,不决定未来。

无论分到哪一类班级,最终是否能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奋斗。请大家看下面这张表:

 

性别

 

中考总分

录取学校

入学类别

 

初三5

558

八中

共建

张景颐

初三1

553

四中

寄宿

 

初三1

491

育才学校

寄宿

骆铭浩

初三10

539

八中

文艺生

冯杨媛

初三8

535

八中

择校生

这个结果印证了分班结果不决定未来的说法,无论分到哪一类班级,都能出好成绩,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努力。

这次分班考试没考好,没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还有机会,开学以后第一学期末,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有往前面班级调整的机会,关键看自己有没有实力,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进步。以上内容是我在入学教育总结会上对学生讲的。

在这个问题上,希望家长也能正确对待,我们要把选择学校和选择班级的过程变成一个让孩子自立自强的过程。一个有志气、肯付出的孩子,无论在哪类班级都能发展好。

去年暑假,我碰到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他的女儿是借读生,入学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被分到后面的平行班。他告诉我孩子特别要强,非常勤奋。很快就在班里显露头角,经常有同学找她问问题,她都耐心的解答,从不嫌烦。这个孩子在初二学年末全区统考的成绩名列年级近400人的第62名,我在全年级大会上表扬了这个孩子的积极进取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她的父亲告诉我孩子很兴奋,干劲更足了,我想这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扬,这也会让她更加自信,今年这个女孩初中毕业了,考上了人大附中。

去年刚毕业的初三七班的一位男孩也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孩子是一名体育特长生,由于要参加田径队的训练,他每天的学习时间会比其他同学少近三个小时,但是老师说,他从没有漏过一次作业,而且作业质量很高,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金融系统的高管,他们平时的工作也很忙,但是能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鼓励孩子 积极创造让孩子 获得自信的机会,最终这个原本不是很优秀的孩子在七班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获得了直升本校高中的资格,去年的中考他也考出了539分的好成绩。

在这里我想提醒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好的状态,在什么样的班都能学习好;没有好状态,搁在哪都不行。状态决定成败已经被事实反复证明了。

第三,要有顽强的毅力,能自觉排除各种干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其实也知道学习重要,有努力上进的愿望,但是意志薄弱,坚持性差,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很多时间,再加上初中的知识和小学相比,在难度上是上了一个很陡的台阶,而今天的社会娱乐和诱惑的东西又很多,有些学生畏惧艰苦,逃避学习,热衷于网络游戏,或者长时间打电话聊天。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八中初中部02年毕业的一个男孩我至今还记得,这个孩子的母亲是我们区政府的一位普通干部,可能是要孩子比较晚的原因,孩子的身体瘦弱,体育成绩自然也不够好,以至于影响了第一年评三好,后来我发现他每天下午放学以后都去操场跟在体育特长生后面跑步,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从不间断,两年下来他的身体强壮了,学习成绩也很好,最后保送到本校高中后来上了清华。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执着、顽强的意志的品质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勤奋认真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品质,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促进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这是给学生的第一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是,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事”。

八中的老师经常强调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学问,人品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

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心中要有他人。具体说,八中的学生应该做到心中有父母、有老师、有集体,不能只有自己。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国庆长假,学校都要布置一项德育作业--为父母做四菜一汤,这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也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这个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我们经常强调,爱的教育要从爱父母做起,一个学生只有首先做到了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他才能做到爱祖国、爱人民。

我想,八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有情有义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有一年暑假里,有一位高中毕业即将去美国的学生来看我,这是我很熟悉的一位学生,在八中的初中部三年成绩从没有掉出过年级前10名。

这个孩子不仅学习好,人品也好,我还记得他在初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讲话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校园,看到学校里又有了新的变化,墙壁重新粉刷了,桌椅也更换了。这说明在我们休息的这个暑假,老师们还在忙碌,为了让我们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放弃了休息,我们应该用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我曾经在全校大会上表扬过这个孩子,他能想到别人为他做的一切,他的这种心中有人的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认为孩子是需要引导和激励的,我们在学生中提倡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比如: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双赢共好。

从好学生的角度看,你会做题和给别人讲明白题是不同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后者更高。也就是说在给别的同学讲明白题的时候,不仅帮助了同学也提升了自己。这对双方都有益。八中有一位优秀生曾经这样说:“竞争的目的不是让别人不如我,而是大家共同进步,在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中,个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认为,对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在学生时代能学会分享,能有双赢的意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我想学校和家庭都要着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才能受到欢迎和好评,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所谓眼中有事,就是说如果看到楼道的地面有一张纸,八中的学生就应该能主动的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去。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把最小的、最卑微的、最不受重视的、最被人不屑一顾的事都能做的最好,那就是替未来最大的、最尊贵的、最卓越的事业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八中一直强调的做人的准则。1994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然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

今年七月在这一届新生入学教育总结会上,我特意表扬在两天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帮助同学,自觉打扫教室,礼貌待人的部分同学,其实这些事都很平常,是举手之劳。为什么要在大会上讲,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小中见大的道理。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有体会,一个人如果不能把小事做的很好,领导也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去做。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两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反复实践,不断强化才能巩固。如果我们经常能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积极表现,就能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条建议是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

这是要求学生自觉自律。所谓黑暗,实际上就是指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监督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自觉做好应该做的事,就是人生的高境界。由于初、高中校舍分设两处,有时周二下午第三节自习,老师们要到高中部去开会,只能留下一位老师巡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都能自觉安静地上自习,去年放暑假之前,初二年级组织了学生到曲阜、泰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返回途中,在列车只停留两分钟的情况下,全年级300多名学生做到了井然有序快速的上车,无一人掉队,很多人都说,这简直是奇迹。我想这就是八中学生自觉自律、高标准、严要求的表现。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教育和学习,八中的学生不仅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同时也要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受单位和社会欢迎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与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是有联系的。教育是多年的养成,是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是言传身教的积累,教育急不得,但是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较浮躁、有急功近利的表现,比如总想用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还有些家长盲目、焦虑、不关注或者不会关注,好心办了错事。

今年暑假我请去年带初一1班的班主任总结了班里两位同学在初一阶段家庭教育的得失,我认为很有意义,对我们有借鉴作用,我在这里向大家做介绍。

学生情况分析之一

A同学是一个非常大气、质朴的女孩,有着男孩一样的豁达开朗。刚刚升入初中时,她的成绩在班里并不突出,在开学摸底考以及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时,在班里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可以说,在强手众多的实验班里,她的起点并不高。

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她的一些好习惯却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她的质朴,老师在家访时得知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但在她的身上从来看不出任何炫耀的痕迹,永远是简单的短发、朴实的着装、普通的学习用具;再如,她很会合理利用时间,小A是个性格活跃的女孩,参加了学校的很多活动,但她从没有因为活动耽误学习,她能专注地利用好每个晨读、每个中午的时间。初中的第一年过去了,她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从第一学期期末到第二学期期末的三次大考中,她有两次跻身于全班的前十名,还在学校学生会的竞选中,成功战胜了很多实力强的高年级同学,当选为学生会宣传部的副部长,并且在学校的棋牌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A同学的发展与八中良好的育人环境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大环境能极大的激发个人的积极因素,除此之外,老师在与她的家长沟通时,也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分析借鉴:

1.父母有良好的心态,注重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小A的父母有良好的心态,对孩子的发展有比较长远的眼光,他们从来不老师打听班里的排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有无合适的学习方法。小A的外语基础不好,刚开学时她的妈妈向任课老师请教怎么提高外语成绩,回去之后就和孩子共同制订学习计划,按着老师的要求每天坚持落实,一段时间下来,有明显提升。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小A妈妈曾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数学考了95分,我们非常感谢数学老师,是老师严格要求、指导得法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感觉比较欣慰,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假期提前学中学的知识,孩子能掌握到这个程度,我们肯定了她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比较强。我们觉得在学习上,孩子自己具有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合适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能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能切中孩子学习过程的实质,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有比较大气的胸怀,这一点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非常难得。

当前的教育大环境让很多爸爸妈妈较之十几年的父母们对孩子的成绩有了更多的焦虑,许多父母认为“学习”就是: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全班平均多少分?自己的孩子用不用报班?别人都报了什么班?……而恰恰忽略了“学习”最应该关注的是日常的过程,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改错、每一次作文、每一次测验,只有把日常学习的每个环节落实好,让孩子在落实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充分的消化吸收,有体会,自己会变通,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只要把这些一板一眼地做好,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成绩自然错不了,更重要的是孩子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2.支持孩子的爱好,注意正面引导

和一班的很多同学一样,小A也是个精力很旺盛的孩子,涉猎广泛,电子琴、二胡、美术都非常在行。她曾经很高兴地告诉老师,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她自己感觉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答应过她,只要高效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就支持她每个周末上两次专业课。艺术类课程的熏陶,让小周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同时她也养成了做事高效、过程专注的习惯。

今年暑假,奥体中心举办“北京动漫展”,她和另外四个同学申请到一天的参展机会,参展那天,她的爸爸妈妈承担起了运输的任务。小A妈妈对老师说,我们支持她的爱好,一是希望孩子能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是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懂得任何一个爱好都可以发展为事业,所以做什么都要认真、而不是凭一时兴趣,要有长远的眼光。

3.生活上对孩子严格要求

由于工作需要,父母经常到外地出差,家里时常只有小A和保姆两个人,父母没有因此放纵孩子,反而在做家务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一次作文中,小A生动地记述了发生在小学时的一件事,爸爸出差回来,看到女儿的房间几天没有整理,便狠狠地教训了女儿一顿,最后女儿含着眼泪、极不情愿地去收拾房间。文章的结尾写到: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现在回想起来,爸爸的做法是明智的,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我如他所愿成为了一个质朴、勤劳、坚强的女孩,这也使我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品尝到进步的喜悦。

正确地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一致,小A同学非常快的适应了中学生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之二

从小学升到初中,孩子要面临很多方面的改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在其中应起什么作用呢,是指挥、替代,还是帮助?有的家长说,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我事必躬亲一手抓,现在放手不抓肯定不行;也有的家长说,孩子大了不愿意让管,管多了,孩子不乐意……很多说法莫衷一是。终究怎样,要取决于孩子自己的基础以及家长此前在这方面费了怎样的心思、做了怎样的培养。适当的辅助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节奏,如果家长的心态没有随孩子的成长而改变,也许只能在教育中发挥负效能,于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们班的小B同学是个很文静的女孩,性格偏内向,但是她做事认真,对承担的任务向来是不打折扣的完成,就像老师第一次家访时,她妈妈对老师说的那样,她是个有上进心、负责的孩子。但就是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一直徘徊不前,始终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学习节奏,一开始是数学成绩不理想,后来渐渐出现另外两科的下滑,并且自信心也比较受打击。老师几次和她谈心,并且也多次与她父母沟通,渐渐才理出了问题的脉络。

固执于小学时优秀的成绩,不能面对出现的问题。

B妈妈是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妈妈,小学时都是妈妈一手抓孩子的学习,小学时看效果还不错。升入中学以后,各科学习的难度都增大,特别是对小学时数学基础并不算好的小B来说,一开始就表现得比较吃力。几次和孩子妈妈沟通想帮助她一起找到合适的方法,她都表示孩子小学时成绩一向很好,虽说数学基础并不突出,但并没有到跟不上的程度,而且每次沟通,她都会提起小学时孩子是班里的中队委、是班里的骨干力量。看得出来,她很在意孩子曾经取得的成绩,但升入中学,环境改变了,学习难度改变了,周围的竞争对手改变了,如果内心再固执于曾经取得的成绩,用曾经的高度来看待现在的孩子,家长除了内心的失落外,还能有什么益处呢。而且家长的心态也非常影响孩子的心态,别的同学都追着老师问问题,而小B却永远躲着老师走,特别怕老师和同学发现自己有不会的问题,这样下来,成绩怎么能提高。最后的结果是,小B妈妈因为孩子的成绩始终没有起色,天天唠叨,教育只剩下批评和指责,进而造成母女关系非常紧张,甚至到了很多天彼此冷漠的程度。

全面包办代替,孩子的思维不能得到发展。

妈妈教育方式的失败,让全家很苦恼,最后由爸爸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任务,爸爸的方式很简单,每天全程辅导,孩子自己先写作业,不会做的数学题,爸爸负责讲。而小B的问题是碍于面子,一些不理解的新知识总要堆积到晚上才处理,所以这样的学习,效率也非常低,每天全家都要熬到1112点才能休息,可想而知,坚持一段后,没有换来成绩的提高,反而是全家感到非常疲惫。学期末的时候,小B全家还有所有的任课老师坐在一起认真开会分析孩子学习的现状,以及需要改变的策略。

孩子上中学出现某个学科的不适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归零的思想,应该放下以前的荣誉、成绩,在新知识和需要提升的新能力面前,大家都要有谦虚的态度,没有掌握知识,没人会笑话,。今年清华开学典礼,校长给新生讲的第一课是懂得失败,学会反思。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其次,家长的扶助要适当,孩子出现问题一味批评指责和全权替代学习过程都是不明智的作法,要鼓励孩子当天学到的知识要在学校全面吸收,不要养成回家依赖家长的习惯;第三,要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和改错习惯。有经验的老师会建议,孩子动笔(特别是数学作业)写作业之前,先用15分钟把当天讲过的定义定理、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例题,彻底弄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时再做作业就轻松的多。如果平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高,孩子的信心就会大增,考试时也会减少失误率。再有就是注重改错,不仅改错,还要会写错因,把错因写清楚,然后自己再找两道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错。“学”和“习”是两个过程,只有把这两个过程做扎实的孩子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每个孩子终究都要形成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能力,而平时的一点一滴的认真积累和培养,会有助于孩子尽快找到自己的学习之道。

以上这些,是那天和小B爸爸妈妈交流老师们给出的建议。我们希望这个孩子能在下学年的学习中有真正的转变,我们也希望能以此事例给更多的家长以启发。

这两个案例,对我们这一届也有借鉴作用,值得各位家长深刻总结和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成败得失。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又接了新初一与三年前的初一学生相比,已经有所不同了,完全照搬过去的做法,教育的效果会打折扣。

作为家长,不要以为小学阶段很成功(其实是不是成功还值得商榷,因为初中爆发出来的问题,这个果往往就是小学阶段的因)

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不要完全照搬,孩子变化了、长大了,我们的教育也要适应孩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1.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前年入学的初一年级七班有一个男孩写了一篇作文,语老师拿给我看,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读一读:

虚荣的母亲

母亲是那种虚荣心极强的女人,不是调侃,她似乎确实已经到“更年期”了。在大街上,你要是不拽她回家,她能和人家从夕阳西下说到满天繁星。

其实她挺忙的,但好像对聊天情有独钟,也不聊什么大事,就侃侃家庭,比比孩子,说谁家孩子考上重点初中了?谁家孩子孝顺,聪明?最近听说我们楼上的一个男孩奥数得了100分了,她表面上将其吹捧一番,其实每个字都泛着酸意,心里却因己不如人,回家来便话锋一转,谈及父亲的平庸人生,数落我和哥哥,说我们不争气,整天说自己智商高,最后一样是落寞在茫茫人海。

我们起初心里愤愤不平,后来也就习惯了,本着“不拘小节”,能忍就忍,快快乐乐地把书念下去,若她再是喋喋不休,我们向来是把她回绝得体无完肤,甚至撂下“你去给别人当妈!

说实在我挺讨厌她,每次和她逛街,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然后听她作总结,再搬出我小时候的事唠叨,我总是眉头皱的像个“川”字,然后不屑的说:“别说了好不好?”

她便真的噤了声,还想说些什么,皲裂的嘴唇上下张拢一阵,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默契。

之后,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消除的芥蒂,甚至有了成绩也不告诉她,免得她再跑出去和别人作比,比的过且不说,比不过她又黑着脸,觉得她有点可有可无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

日子像白雪的面粉,毫无变化的宣泄出去,母亲依然和别人聊天,至于聊得什么,关于谁,我无从知道,也不想知道。

就是这样。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晨昏瑰丽的云霞交相辉映,母亲买菜回来,而我打篮球回家时听到她尖细的声音,我忙躲在一个街角,听着她和邻居说话。

邻居面带笑意,兴奋的说:“姐,你是不知道,我儿子数学倍儿棒,那个‘走美杯’是一等奖!华数班的钱可是真没少花,但它起作用,别看他才四年级,我们准备上人大附中,那考清华北大的不是问题。”

正在我由于母亲该如何回答的当口儿,母亲却早已接过话,操着毋庸置疑的口气说::“我那个儿子,也是上奥数课,成绩好不说,作文写得还棒,现在六年级,就已经跟八中签合同了!还有我姐的孩子,虽然快高考了,但学校的实践活动都参加,成绩也没的说,现在都定下要考清华了!”

我刚要笑,正要去接母亲回家,省得她又丢人,因为我和哥哥从来不报奥数班,我们的成绩忽高忽低,在中上游徘徊,至于跟八中签合同,什么考清华,这都是没影的事儿,只是有这个想法罢了!被母亲说得跟真的一样。

但顿时,我怔住了,我不禁为母亲的“贴金”而感到内疚和羞愧,也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如此的卑微,她的每个字都像蝎子一样,蜇疼我的心,原来,母亲一直用一颗虚荣的心来袒护我和哥哥!这么多年,我们无法破译的话题不是她在邻居面前说我和哥哥的缺点,相反,她那话语却寄托对我和哥哥的期望,虽然是一个荒谬离奇的骗局,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我们又何时满足过她的一点欲望?突然,一种孤寂的酸楚和落寞漫过我的心头……

我匆匆跑开,因为我想哭。

在这个事实纷杂的世界,我们无暇顾及母亲那一点虚荣,甚至在虚荣心受伤的时候,连基本的安慰,我们都未给过一点点!

趁老树虬枝还郁郁葱葱时,趁我们的母亲还年轻健在时,多分担一些痛苦,少留下一点遗憾!总有一天,我们散落天涯,像飘零的红叶。

也许,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戛然落下,曾经温柔的目光像折断的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我们这才愕然回首,却已无力回天,青春不再。

给自己一个机会,给母亲一个机会,时间老人的轮回并不慷慨,而死神饶恕我们的日子,从我们明晰事理,到母亲还能清晰谈论以往,简直屈指可数。

原来,每一个母亲都是一样的,每个女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本性的虚荣,可那是母亲的虚荣!是爱的虚荣!
   
这是一个13岁孩子的作文。我相信大家听了都会深有感触,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智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教育者,还要做一个受教育者。要学习,也要彼此交流教育的经验。

2.要有平和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

有一年我去日本东京的一所友好学校访问,期间碰到中国银行东京分行的行长递给我一份学生简历。这个孩子的父亲从外地调到总行工作,孩子参加了共建考试成绩不错,不仅上了八中还考进了实验班,后来孩子初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八中高中的理科实验班,今年作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上了北大物理系。在跟孩子父母接触的过程中,我觉得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不急不躁,很有成效。于是请他们写了教育孩子的体会,孩子的父母很认真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1)适当的期许

我们总感到中国的家长和孩子特别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很多人相信“成功可以复制”,“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能上北大清华”。其实,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成功不仅需要一定的天分、适时的努力,还需要机遇。与其期待“复制成功”,不如做“最好的自己”。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也不同,但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成功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急躁和揠苗助长的,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我们从不因此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我们甚至不记得对他说过“要上北大清华”这样的话。我们认为,一个宽松环境更利于孩子的发展。

2)优雅而从容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优雅是一种人生态度。目前的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急功近利。其实,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最有可能成为冠军的决不是那些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的暂时领先者,而是那些哪怕位置稍后、但仍保持有旺盛体力、充满乐观与具有坚韧精神的运动员。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来讲,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学习成绩,不追求考试第一,也不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竞赛。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他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我们平时仅要求孩子完成规定的作业即可,不让他做大量的重复训练,以免强化定式思维。于是,他有很多时间可以开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也注重培养他的生活情趣,经常带他外出旅游或观赏话剧。因为我们坚信,学习不是目的,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3)学会承担责任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如何让孩子一生能得到很多的助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他做人做事的根基扎牢,当一个人的生活有条不紊时,他思考问题、面对事物才能有条不紊,办起事来才能让人放心,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喜爱。在父母给十八岁孩子的一封信中,我们曾告诫他:“无论你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对还是错,只要是自己做过的,你都要勇敢地承担它所造成的后果,因为没有其他人有责任和义务要帮你去承担责任。父母可以为你的世界打开门,可以为你铺好路,可以牵着你的手陪你走一段,但不可以也不可能伴你走完长长的人生旅程。未来的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你都必须勇敢地独自面对,而不要依赖他人。”孩子从初中开始住校,自己管理学习和生活,住宿生学习时间有限,他必须提高效率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父母不在身边,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拿主意。正是6年的住宿生活,培养了他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是他一生受用的。

4)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们一直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小学期间,当别的孩子忙于补习和参加各种竞赛的时候,他在玩车模和自己绕制马达,对物理学最初的兴趣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到了中学,孩子成了个兴趣广泛的阳光男孩,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的体育委员;他热爱文学,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他编写并参演的话剧获得北京市第四届英语剧星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他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在2011年第五届气候酷派绿色校园行动中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他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为了读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利用暑假时间自学了高等数学。我们从不担心他做这些与高考无关的事会影响成绩,我们深知,科学研究并非只是公式的堆积、术语的背诵,它应该让人从科学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周边的生存环境,并努力改善它。况且,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往往都是兴趣广泛的人,广泛的兴趣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成功机会。

总之,我们认为,教育是个优雅而且缓慢的过程,教育的本质不是追求名利,而是塑造精神富有、灵魂高贵的人。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金融业的高管,但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没有功利的选择专业,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3.要以身作则

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品格、习惯的形成影响巨大。八中有位家长讲,我们必须承认,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许多与我们家长有关。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比如,我们一向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为此,我们特别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承诺,只要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会做到。这样,如果孩子有时答应了我们的事而没有做到,再去批评他,他也能够接受。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体会,现在的孩子很少主动认错,一遇到批评总是有万般理由为自己辩解,好像错误都是别人的,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到一篇文章讲“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养育孩子是一件时间跨度长问题层出不穷的事情,一旦有问题,必定意味着有一个问题的根源。由于一些家长相信自己永远正确,因而他们认定根源肯定不在自己这里,现在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且分布在各个文化层次中,由于他们永远正确,他们既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改变,更不需要反思。但是永远正确的父母却总是在面临失败。首先,生活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错,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其次,父母从来没错,孩子就看不到认错的榜样,虽然会被要求在家长面前认错,而孩子看到的却是“我从来没有错”于是渐渐学会口是心非或叛逆,最后永远正确的家长最看重自己的观点,孩子于是学会了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听别人的意见。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我们成年人认真思考。今年四五月份,我碰到这么一件事,因为学生出水痘波及面比较大,凡是有出水痘学生的班级都要停课几周,教委很重视,决定给各班教室安装电扇加强通风。一天上午教委的领导来了,要看看教室的情况,我带他们去了一间学生上体育课的空教室,看过之后他们站在教室外面商量安装的时间等等,声音比较大,这时候我看见对面教室坐在靠门边的一位女生站起来关上了教室的前门,当时我立刻意识到我们有不妥之处,我把教委的领导让进了会议室,事后我找到那个班的班主任,请她转告学生,因为影响了他们班级的课堂,校长给他们道歉,我想这不仅不会影响校长的威信,反而会让孩子更信服。因为不论是谁,做错了事就要道歉。这是个常识。

今年的暑假里,有一天我去学校取资料,走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正在等红灯的时候,看到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女孩的手从对面走过来,孩子的母亲跟我打了个招呼,我想可能是八中学生的家长,在闯红灯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一左一右把孩子夹在中间,这是安全意识的体现,但是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有一次我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事后我看到学生的总结,有一个孩子说“品德高保平安”我觉得这个孩子的理解太深刻了,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出交通事故的概率必然会少。其实教育的过程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儿,大都是平凡小事儿。但就是这些平凡小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对孩子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老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4.要给孩子理智的爱

曾经担任过北京市教育局长的陶西平同志讲过这么一段话“父爱和母爱是最真诚的,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自己的一切。但是爱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有所不同。

有些人着眼于和着力于孩子现在的幸福,他们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只要能让孩子快乐,自己可以承担一切,包括本应当让孩子经受的锻炼。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父母,他们更有着使自己童年时失去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的心理,这是一种可贵的爱,但还不是一种伟大的爱。

有些人则不同,他们关心孩子今天的幸福,更关心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未来的幸福取决于孩子步入社会以后所发挥的作用的性质与水平,取决于孩子将来自身发展的程度。所以,做父母的更着眼于和着力于为孩子的将来打好基础。这才是一种伟大的爱,一种深刻的爱。

这段话很有意义,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不要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我认为对成功人士教育子女有借鉴意义,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今天中国的父母小时候大多吃过一些苦的,如果生长在农村甚至有过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日子,于是在一部分父母中间很流行“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的观点。“我小时候家里没钱想要的东西买不起,现在我有钱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买,让他有一个和我不一样的童年,不要留下童年的遗憾”类似的话我们经常听到。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初中毕业前父母夸孩子学习很好,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结果中考很一般,父母花了钱择校依然进了重点高中。一学期没上完孩子认识了一些本校国际部的学生,对出国留学产生了兴趣,一定要转过去,国际部收费高家长又再次掏钱找校长,终于转过去了,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快毕业了,家长通过中介公司也办好了孩子去国外读书的手续,甚至连机票都买了,最后高兴的通知朋友要开一个宴会为孩子送行,可是在宴会的前一天晚上朋友们接到电话说宴会取消,因为孩子听说国外很苦害怕了,死活不愿意出去,出国计划只好取消。

这是一个“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害了孩子,家长反过来又被孩子所害的典型例子。为什么会这样?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给孩子照顾太多、安排太多、保护太多结果剥夺了孩子独自去面对困难和问题并解决他们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才是珍贵的学习和成长的契机。

5.要特别关注初中生活的开始

 根据一些调研观察,在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中,能在两周、一个月内较好 适应新环境的学生不到20%,在24个月期间才逐渐适应的学生大约占60%,到学期末,甚至一直不适应的学生约占20%,这是依靠学生自然适应的结果。

每年新生入校,学校都要进行入学教育,讲校史、学校歌,还有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介绍。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八中,认识中小学的不同之处,从而确立新的目标,尽快适应未来的初中生活。

今年入学教育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写了总结,全年级346份,我都看过了,我很感动。我从中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

我在这里给大家读几段孩子的总结:

初一9班的一位同学说:在学生会上,我专心地聆听了老师、学长们的教导,我也在初一年级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小学成绩优异的我,可能在刚进入初中时成绩会有些起伏而变得不那么拔尖,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是对我自己的警醒,我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在这个优秀的年级里优秀起来,这个事实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我要通过实力来证明自己的优异。

初一7班的一位同学说:我是个自负的人,我一直认为我的成绩是优秀的,也许比不上一些人,但是在大部分人之上,也许因为我从来没有上过任何数学的课外班,我可能在八中不算成绩优异,但是我的数学基础会强过许多人。

但是我错了,事实告诉我,我不仅错了,还错的不堪入目。不说在中上游,连中等我都算不上。于是为了面子,我开始推脱责任,将错全加在卷子上,我把理由从卷子难找到没上过课外班,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然后我坦然自若,自顾自的认为反正不是我的错。

然而在入学教育的第二天下午的讲座上我发现了我和真正优秀的人的差距,我发现自己活在大人编织的甜蜜谎言中,也许我的成绩不错,算得上优秀却绝对比不上这里的大多数。我开始反思,也开始思考未来,未来的结果一定是从现在开始累计的,之前的全部清零,从现在重新开始。

初一4班的一位同学说:初中不是小学阶段简单的延伸和继续,而是一个转折,一个崭新的开始。就像汽车拐弯,如果乘客没有心理准备,就很容易摔倒。初中阶段不再有老师反反复复强调要点,学习更要靠自觉,不再有家长细致入微的照顾,生活上更要靠自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制订计划,树立目标,合理利用时间,还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多为班级体做事,争取成为一名学习好、品德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八中人。

我相信家长们也能从这些孩子的总结中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将以什么样的状态开始初中生活。

通过认真总结以往各届工作的成败得失,我们认识到如果在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的过程中有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的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所以今年在新生入学的同时学校也开设了家长课堂,给家长们提供了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并且第一次留了家长作业,这是以往各届都没有的。我们希望通过交流和研讨,为孩子 们创造和谐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环境,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

全年级学生346人,收到家长作业218份,占全体家长的62.1%,其中一班18份,二班29份、三班23份、四班15份、五班30份、六班22份、七班28份、八班22份、九班28份,还有三位粗心的家长没有署名。

所有家长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我从这些精心完成的作业中看到了认真的态度,深刻的反思以及对学校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比如五班的一位家长文章的标题是“为国家培养英才,先从塑造明白的家长开始”;六班的一位家长总结了四句话“爱而不溺、严而不苛、律已正人、德才兼顾”,还有家长提出建议,觉得两位毕业生的母亲讲的很好,但都是女孩的家长,如果能有如何培养好男孩的经验就更全面了,这个建议很好,我们一定会采纳和改进。

所有经过深入思考和有真情实感的家长作业都体现出了这一届学生家长的高素质,我已经把这些文章按班级分发给老师们,我相信老师们看了这些文章不仅会加深对孩子以及家长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会从家长的信任和期待中感受到激励和责任。而这种双向交流和彼此信任一定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近看到一篇小短文,讲庄子有一句话“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教育本来是很朴素的事,朴素的教育就是能体现质朴、本色、宁静、不浮夸、不浮浅、不浮躁,带着对孩子、对教育的一种真实情感的教育。八中初中部追求的就是朴素的教育。

曾经有学生问我,说校长您感觉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我说,看到你们的成长进步是我最快乐的事。其实不只是我,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有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努力上进、学有所成。

希望我们双方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八中人,让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

2013.9.1